发布时间:2024-11-05阅读:次
编者的话:
三垟湿地是知名的观鸟胜地,并于2023年入选全省首批“浙江省观鸟胜地”名单。据最新统计,目前三垟湿地记录鸟类达145种。讲好“鸟的故事”,是生态文明思想的具体实践,也是三垟湿地生物多样性提升的生动呈现。
为营造全民保护鸟类的良好氛围,我们精心打造“物种故事”科普专栏,以图文、短视频形式为大家介绍三垟湿地常见鸟类,解读它们的生物特性和生存繁衍的故事。
物种名片:
黑短脚鹎(bei,第一声)
雀形目-鹎科-短脚鹎属
拉丁学名:Hypsipetes leucocephalus
又称黑鹎、山白头、白头公、白头黑布鲁布鲁、寒雀。
在我国的分布范围较广,北至陕西南部、湖北、湖南、安徽,东至江苏、浙江、福建、台湾等东南沿海各省,南至广西、广东、海南岛,西至四川、贵州、云南和西藏东南部。在三垟湿地为留鸟。
黑短脚鹎身着黑白套装,一身黑装配上雪白的脑袋,非常醒目。体长约20厘米,头部和颈部白色,颈部以下全身黑色,喙和脚是亮眼的红色,尾部略分叉。
喜欢交际的小歌唱家
黑短脚鹎是擅长多种叫声的小小歌唱家,鸣声喧噪而响亮。它有着百变的歌喉,叫声时而短促尖细,时而凄厉刺耳,有时发出吱吱声,有时发出咪咪声。黑短脚鹎常叫个不停,所以出现的时候总是“未见其影,先闻其声”。
鸣叫是鸟类的重要交际方式,而有如此歌喉的黑短脚鹎自然成为了鸟类中的“e”鸟,它们出色的歌喉与活泼的性格相辅相成,造就了黑短脚鹎集群叽叽喳喳的奇特景象,冬季时,甚至能看到百只以上黑短脚鹎聚会的壮景。
不畏毒素的小美食家
黑短脚鹎有着尖尖细细的喙,和鹎科其他鸟类亲戚一样,它从不挑食,是会“荤素搭配”的杂食性鸟类,既捕食蜂、甲虫、蚂蚁等昆虫和昆虫幼虫,也吃浆果、榕树果、乌桕种子等植物果实和种子。黑短脚鹎还有着不同于人类的胃肠消化酶,这赋予了它们强大的肝脏解毒能力,楝和乌桕对人来说有一定毒性,可是黑短脚鹎可以毫无顾忌地食用,而不用担心对身体造成负担。
精心营巢的小建筑家
4-7月是黑短脚鹎的繁殖期,成鸟常在山地森林的树上营巢,它们会挑选距地面约15-18米的水平枝干,叼来细枝、枯草、树皮、树叶、苔藓等植物材料,一点点筑起杯状的小窝,巢内垫有松针和细草茎叶,巢外还有蛛网,显得舒适又隐蔽。黑短脚鹎每次产下2-4枚卵圆形的卵。
来源:生态资源规划与水利局 钱晋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