科普天地

您当前位置: 首页 > 新闻中心 > 科普天地 >

物种故事| 黑翅鸢筑巢产卵!三垟湿地生态保护见成效

发布时间:2024-08-07阅读:

鸢飞戾天,鱼跃于渊。

——《早麓》先秦·佚名


编者的话:

三垟湿地是知名的观鸟胜地,并于2023年入选全省首批“浙江省观鸟胜地”名单。据最新统计,目前三垟湿地记录鸟类达145种。讲好“鸟的故事”,是生态文明思想的具体实践,也是三垟湿地生物多样性提升的生动呈现。

为营造全民保护鸟类的良好氛围,我们精心打造“物种故事”科普专栏,以图文、短视频形式为大家介绍三垟湿地常见鸟类,解读它们的生物特性和生存繁衍的故事。

26D72

连日来,相继有游客在三垟湿地发现了黑翅鸢。这是一种小型猛禽,属于鹰科黑翅鸢属,属国家二级保护动物。

据鸟类摄影师吴先生介绍,发现黑翅鸢的地点是三垟湿地西环线的一处信号塔上,有一个脸盆大的鸟巢,主要由树枝、枯草、树叶等材料构成,两只黑翅鸢已在此安了家。

当巢筑好之后,雌雄黑翅鸢会进行交配。交配成功后,雌鸟会在巢中产下2枚卵。产蛋后的雌鸟会负责全部的孵化工作,雄鸟则会负责放哨、觅食。从烈日当空到华灯初上,雄鸟都在尽职守护着它的“小家”。

“在中国,它们在云南、广西、浙江、河北等地均有分布,在浙江温州属于留鸟,繁殖期集中在每年4月至7月。”温州大学三垟湿地研究院解雷博士说道,“黑翅鸢这种小猛禽对于生活环境的要求比较高,警觉性也较强,近年来在三垟湿地一直有野生黑翅鸢筑巢并繁育幼鸟,这得益于三垟湿地越来越好的生态环境。” 

据介绍,黑翅鸢,又名黑翅鹰。体型较小,体长大约30厘米。它们的羽毛整体以灰色和白色为主,翅膀呈现出深黑和白色的斑驳图案,这也是它们名字的由来。这种独特的羽色使它们在空中飞行时不易被敌害发现。

2EEB8

黑翅鸢通常栖息在开阔的森林、湿地、草原等地区,以田间鼠类、昆虫、小鸟、野兔和爬行类动物为食。在黑翅鸢的身上,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它那双像烟熏妆般的眼睛。这双眼睛拥有明亮的红色虹膜,仿佛红宝石般澄亮,与它黑色的羽毛形成了鲜明的对比,黑色的眼先和眼上黑斑,宛如精心描绘的烟熏妆。

烟熏妆般的眼睛不仅让黑翅鸢成为了鸟类中的“时尚达人”,还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保护作用。当黑翅鸢在空中翱翔时,可以减少强光对其眼睛的刺激,使其更好地适应各种光照条件。值得一提的是,黑翅鸢的眼睛不仅外观独特,功能也非常强大,赋予它敏锐的视力,可以清晰地看到地面上的细小猎物,让黑翅鸢成为了优秀的猎手。

“近年来,温州生态园三垟湿地通过生态环境综合治理,扎实推进湿地系统保护修复,形成了‘垟漂海面,云游水中’的美丽生态图景,吸引了珍稀鸟类回归,实现生态质量和功能持续提升,助力温州创建国际湿地城市。”温州生态园管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。

来源温州生态园管理委员会办公室 许航  

生态环境和水利局 钱晋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