发布时间:2023-06-25阅读:次
小暑节气
小暑过 一日热三分
温州大学三垟湿地生态环境研究院
田间自然教育
联合开展二十四节气系列研学课程
发现生活中的气温变化
探寻古人的消暑秘诀
感受节气之美
01
小暑节气课堂
导师给孩子们讲述小暑节气的由来和习俗,并通过品味农谚和相关古诗词,帮助孩子们了解小暑相关的气候变化,从字里行间感受古人眼中的传统节气。
01
什么是小暑?
每年7月7日或8日视太阳到达黄经105°时为小暑,表示季夏时节的正式开始,我国多地自这日起进入雷暴最多的时节。
02
小暑有哪些诗词?
每个节气都有着自己的独特文化,小暑有哪些历史故事?有哪些诗词?诗词中又体现了小暑的哪些气候特点让你感同身受?跟着导师诵读,一起来从历史传承的经典中获得知识吧~
02
小暑研学课堂
小暑三候
一候:温风至
小暑时节,大地上便不再有一丝凉风,所有的风中都带着热浪。
二候:蟋蟀居宇
由于天气炎热,穴居的蟋蟀离开了田野,到庭院的墙角下、屋檐下避暑。
三候:鹰始鸷
由于地面气温太高,老鹰为了寻求清凉之地而选择在高空中飞翔。
孩子们要如何理解三候呢?
离开课堂,动身去温大校园里感受一下吧~
你找到的小暑,是带着热浪的风?是躲在墙角的蟋蟀?还是翱翔于天空的老鹰呢?
动身寻找小暑~
蟋蟀观察日记
《诗经—七月》这么描绘蟋蟀:"七月在野,八月在宇,九月在户,十月蟋蟀入我床下。"
古人寥寥数语就将对蟋蟀的观察记录在册
你又会如何表达呢?
想亲身体会一次与蟋蟀的亲密接触吗?
跟着导师走进温大生环学院动物标本馆
观察蟋蟀的标本
了解蟋蟀的外形特征、生活习性和发声器官
学会在自然中辨认它们
03
节气自然游戏
在三垟湿地体验缤纷自然游戏,结合节气手工锻炼孩子动手能力,制作一样属于小暑的特别礼物,感受自然科学的魅力,感悟人与自然的真谛。
自制蝉鸣器
在导师的指导下自制蝉鸣器。当振动产生的声音通过绳子传到竹蝉上,而竹蝉就相当于一个扩音器将鸣叫的声音放大。
捕捉饲养蟋蟀
在三垟湿地的绿地里,河道边,细心聆听,都能找到蟋蟀,自己做一个小网,就能捉到几只了。
簪茉莉
《晋书》载"都人簪奈花"。奈花,就是现在的茉莉,性喜烈日,于炎夏盛开。花香浓郁,能祛秽浊之气。苏沪的夏天的卖花人,常把连蒂的茉莉花用细铁丝扎成花球、花带等,供女子簪戴。
草帽DIY
通过绘制草帽等小暑相关DIY,给孩子们做节气美育,激发孩子的创造力和想象力,"绘"出夏日缤纷色彩。
体验植物拓染
择几片喜爱的草木花瓣,挑选,设计,敲打,让花草的汁液浸润在布料上,留下属于大自然最原始的色泽、香气和纹理。
具体活动内容根据当日实际情况安排
更多节气自然游戏等你来定制~
04
小暑食令习俗
食新
即在小暑过后尝新米,买少量新米与老米同煮,加上新上市的蔬菜等。"吃新"乃"吃辛",是小暑节后第一个辛日。
吃饺子
"头伏饺子二伏面,三伏烙饼摊鸡蛋"。伏日人们食欲不振,往往比常日消瘦,俗谓之苦夏,而饺子正是开胃解馋的食物,于是就有了头伏吃饺子的传统习俗。
塞糖藕
南方地区有小暑吃蜜汁藕的习惯。早在清咸丰年间,莲藕就被钦定为御膳贡品。因与"偶"同音,故民俗用食藕祝愿婚姻美满。
从天文到地理
从动物到植物
从气候到风俗
从诗词到历史
让我们一起穿梭几千年岁月
一起来研读经典
沉浸式体验节气
快来报名吧!
研学详情
活动营期 单日/2023.7.2(周日)
活动地点 温州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&三垟湿地
活动安排 |
||
08:00-08:15 |
发车点集合签到 |
— — |
08:15-09:00 |
前往温大 |
大巴/公交上 |
09:00-09:30 |
开营仪式 |
温大生环学院 |
9:30-10:00 |
节气课堂 |
教室 |
10:00-11:00 |
观察蟋蟀 |
温大标本馆 |
11:00-11:30 |
温大的小暑 |
温大校园 |
11:30-13:00 |
午饭+午休 |
温大食堂 |
13:00-13:40 |
前往三垟湿地 |
大巴/公交上 |
13:40-14:30 |
手作DIY环节 |
生态环境研究院 |
14:30-15:30 |
小暑自然游戏 |
三垟湿地 |
15:30-16:00 |
结营仪式 |
三垟湿地 |
*在活动总量不变的情况下 组织方有权根据天气与现场情况对活动顺序进行调整。 |
欢迎扫码了解详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