发布时间:2023-06-21阅读:次
近日,我院肖德荣研究员团队在国际期刊《Catena》(SCI一区 TOP,IF=6.367)上发表题为“Geographic factors explain soil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stoichiometry in the Chinese wetlands”的论文。
研究介绍
在陆地生态系统中,土壤N、P含量及其化学计量通常表现出一定的地理格局。然而,类似地理格局是否在湿地生态系统中存在?其驱动机制如何?目前尚缺乏研究。
因此,国地中心基于中国湿地土壤N、P含量及其化学计量的已有研究,对来自468个研究点、731个观测值进行整合分析(图1),重点研究(1)中国湿地土壤N、P含量及其化学计量的地理格局,以及(2)地理、气候、植被等因子对中国湿地土壤N、P及其化学计量的驱动。主要研究结果如下:
图1. 中国湿地土壤采样点分布图
研究发现:(1)中国湿地土壤N、P含量及N:P比兼具经纬度、高程格局(图2),较陆地生态系统土壤N、P及其化学计量的地理格局更为多样。(2)地理、气候和植被因子对土壤N、P含量及N:P比的总贡献率分别为50.10%,48.80%和32.50% (图3)。
图2. 中国湿地土壤N、P含量及N:P的地理格局分布图
其中,地理因子对中国湿地土壤N、P含量及其化学计量学解释度最高,分别为46.9%、47.4%和32.0%。而气候和植被对土壤N、P含量和N:P的解释率较低,分别为8.3%、2.9% 13%, 22.3%、18.1%、8.8%(图3)。
图3. 韦恩图显示了环境因子对中国湿地土壤N、P含量及N:P的相对贡献率
主要贡献
本研究在国家尺度上开展了湿地土壤N、P化学计量地理格局及其环境调控的研究,表明地理因子在解释和预测湿地土壤N、P循环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。研究进一步表明湿地生态系统N、P循环在响应气候变化方面与陆地生态系统的差异性。减少局地人为干扰是实现湿地生态保护的重要途径。
研究工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(41867059)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(21ZDA028)资助。
论文DOI:https://doi.org/10.1016/j.catena.2023.107302